新闻中心
2017⇆2019,中国的生意变了
发布时间:2019-12-01
2017⇆2019,突然毫无征兆地刷屏了。
唤起了我们对时光的惋惜。忽然之间,才明白原来很多东西都真的已经过去了。
除了生活和感情,生意其实也是这样。
蓦然回首中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
01
最后的疯狂 VS 回归常识
2017年,是50%以上的基金最后一次募到钱的日子,到了2019年的此刻,早期投资约等于消失了。是的,你没有看错,半数以上的基金,募到的第一期基金也是它最后的一期。
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一轮产业革命,从而诞生的红利在2017年基本消失,但是当时还有很多人抱有幻想。用一个词来形容,就是最后的疯狂。
回归常识是2019年的主旋律,2019年的今天,母基金开始做直投了,因为他们发现找个不咋专业的中间商不如自己干。基金也不愿意看早期了,因为基本是凉的。与此同时,基于上一个爆发期诞生的风口论和赛道理论,以及过去美元基金的打法,正在失效。
02
投机主义 VS 长期主义
2017年,房地产经历了15-16年的疯涨后被一系列政策压制住,市场的预期中,依然有一大批人蠢蠢欲动。2017年,股市也传来了“消息”,因为很多人理解的常识是房子不涨,股市必涨。
在过去几轮放水中,确实有一批人发了财,并且他们认为这才是正路,而事实上是,靠运气赚的钱,都得靠实力赔回去。
长期主义的思考出现本质上,也并不是因为人突然变得高尚起来,而是一来短期思维的套利空间正在快速消失,逼得你必须长线思考;二来长线思维并不是短期不作为的对立面,而是一种基于复利思考的商业模式。
很多人一提长期主义,就皱眉头,觉得我现在得活下去啊,不让我赚钱怎么行,但真正的长期主义并不是让你当下不要赚钱,而是不要去赚当下的最后一个铜板,把充分的精力留给未来更广阔的天空。
所以说到长期主义,我亦不认为是一种高风亮节,无欲无求,事实相反,是谋大事者,不逐小利。
以后做生意,你需要花的心思是【组织的建设】、【产品的研发】、【品牌的深度】、【供应链的搭建】以及所有与业务本身相关的事情上了,因为你再也骗不到钱了。
03
聚焦一线 VS 下沉市场
2017年的时候,中国主流媒体依然只关心一线市场。这两年我一直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一线不代表中国,下沉市场值得被尊重。从一开始没有什么人相信,到慢慢形成共识(当然其中大量的人不是我影响的)。
到了2018年下旬,下沉市场概念被迅速引爆。站在2019年的尾牙,我觉得还在讨论下沉市场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。
因为事实上有一批隐形冠军已经基本占据了核心优势。另外一批巨头用资本和资源优势,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优势更快得抢夺了一大批用户。
可以这么说,下沉市场的基本面已经彻底改变。下沉的红利吃光之后,中国商业正在进入一个更残酷的厮杀。
04
单点突破 VS 全面战争
如果17年的时候,靠单点突破还能奏效的话,站在2019年的尾牙可能全面战争才可以形容目前的局势了。
单点突破能够奏效的场景是大玩家有比较薄弱的环节,而过去的四五年,大玩家真的比大多数小创业者更拼,进化更快,所以在诸多行业,头部已经没有太差的短板,单点突破在实操中难以奏效。
全面战争是一款桌面时代的风靡全球的策略战争游戏。它讲究的是玩家在战术、发展、技术、战略等各个方面都能够优于对手,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。
我们看到越来越少的初创企业活下去,本质上是因为他们扛不住【全面战争】,在绝对的火炮优势面前,你的迂回躲藏也是没啥用的。
但未来还能不能创业?我想是可以的,它属于成熟的专业团队创业,比如瑞幸团队。
比如在垂直细分领域,那个领域没有特别强势的对手,比如在巨头懒得搞的领域,或者等待下一轮技术迭代与革命的到来。
同时,【招安】即【并购】潮再一次出现,其实并购的逻辑一部分是对于彼此来说【打仗都不划算】。
商业世界正在从合久必分,进入分久必合的一个小周期。